昨日下午,省委農村工作會議召開??h委書記林堅代表我縣在會上作《打開兩進兩回通道激活鄉村振興動力》的交流發言。
近年來,我縣堅持政府引導、城鄉融合、市場運作相結合,全力打通科技、資本、人才下鄉通道,使鄉村成為創新創業的熱土、投資興業的沃土、安居樂業的凈土。2019年,第一產業增加值增速和占比分別比全省高0.6個和3.2個百分點,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到1.8,榮獲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首批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
注重產學研結合,推動科技興農。在寧海的田間地頭,總能看到科技特派員指導幫助農戶的身影。這得益于我縣持續20年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我縣與浙江農林大學等科研院校合作,形成“1位首席專家+1個產業關鍵技術攻關團隊+N個地方科技人員”的協同創新聯盟,有效提升農業科技水平和成果轉化能力。如今的三門灣,正打造10萬畝產研融合大平臺,對內整合“一場三涂”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對外聯姻中國農科院等科研院校,落戶海洋生物種業院士工作站,引進華大海昌等一批實力民企,蛇蟠涂現代漁業園獲評國家級星創天地,建成21個省市級農業科技示范基地。同時,推進農業領域“機器換人”,建設智慧農業云平臺,鞏固提高全國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成果,水稻等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0%。
注重政銀企合力,推動資本富農。每年,我縣整合20個部門10億多元涉農資金和1億元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資金,通過自主申報、公開評審、競爭立項等方式實現精準投入,涉農資金整合經驗做法入選中國改革年度十大案例。針對“三農”融資痛點,政銀保擔聯動,創新政府貼息、保險公司擔保、銀行放貸模式,推出“扶貧貸”“創業貸”等金融產品,2019年5月掛牌成立的寧波市農業信貸擔保有限公司寧海辦事處,為寧海178家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融資擔保,業務量占全市50%以上。我縣還探索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民宿備案制等改革試點,有效激活農村沉睡資源,吸引工商資本在反哺農村中實現共贏發展。目前,寧海共有民宿426家,其中精品民宿45家,為農民提供就業崗位8200余個,2019年全縣民宿營業額2.41億元,帶動農副產品銷售8.4億元。
注重派育引并舉,推動人才強農。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高校藝術團隊與本地藝術家把廣闊農村作為創作實踐基地,發動群眾共建美好家園、美麗鄉村。目前,我縣已與全國10所高校30個藝術團隊開展合作,葛家村成了藝術“網紅村”,10位村民還走上中國人民大學講堂分享經驗。除了藝術家團隊,鄉賢也成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我縣在寧波率先成立鎮村鄉賢聯誼組織以及鄉賢議事會和重大事項鄉賢征詢等制度,200多名鄉賢返鄉擔任村干部,成功引進60多個鄉賢回歸項目、總投資77億元。另外,我縣通過創建“青創農場”、青年創業者聯盟等方式,培育孵化一批農業農村創業創新的優秀青年人才和項目,分別獲得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農業農村組金獎、全國“雙帶”農村致富先進以及省鄉村振興帶頭人“金牛獎”。我縣還大力實施縣管后備干部擔任村“第一書記”工程,分三批選派166名縣管后備干部全脫產擔任村“第一書記”,人均引進項目資金200萬元,助推打造63個精品村,整轉52個后進村。